出游人数降30%旅游收入降42% 假日文旅市场等待破晓
焦点研究院 208次阅读 2022/05/11

2022年的“五一”小长假落下帷幕。对于文旅行业而言,无疑又交上了一份“惨烈”的成绩单。从春节到清明再到“五一”假期,出游人数从下降2.0%一路跌至下降26.2%、下降30.2%,文旅市场似乎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真正的“至暗时刻”。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否意味着绝处逢生即将来临?

 

“减”字当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颓势尽显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客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0%。就铁路、民航两大交通运输系统来看,假期前四日(4月30日至5月3日),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306.38万人次,同比减少约80%;国内航线“五一”期间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1.67万班,同比2021年下降75.30%。

 

图1 2022年“五一”、清明、春节三大假期国内旅游人次与2021年对比 

 

图2 2022年“五一”、清明、春节三大假期国内旅游收入与2021年对比

 

焦点短评:自春节、清明假期之后,“五一”小长假国内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再次出现“双降”,这也是今年以来假日旅游市场的“三连降”(2022年春节假期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0%、3.9%;清明假期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6.2%、30.9%),迄今为止今年的假日旅游市场可以用“节节败退”来形容。从消费上看,旅游消费降幅明显高于出游人次降幅,404.25元的人均旅游消费额相比去年的492.30元下降17.89%。可见,“五一”黄金周已非“遍地黄金”,更多地反映了跨省、远程出游困难造成的交通和住宿消费锐减,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带来的居民消费支出疲软、消费信心崩坏。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3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5%,增速比1-2月慢10.2个百分点。一旦消费者不敢花钱且无钱可花,那么作为非刚需消费的旅游行为势必首当其冲。

 

露营火爆却独木难支,好前景还需带来“好钱景”

 

这个“五一”假期,文旅行业仅有的狂欢几乎都围绕着“露营”二字,全国各地的民众不是在露营就是在去露营的路上。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露营在平台的访问热度达到历史峰值,搜索热度环比上周增长90%。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露营及相关产品预订量是去年的3倍。由露营衍生出的“露营+”玩法更广受追捧,森林露营、海岛露营、公园露营、星空露营以及“露营+飞盘”“露营+音乐节”“露营+焰火晚会”“露营+后备箱市集”等新项目、新产品成为都市人群在这个“五一”假期的新宠。

 

焦点短评:露营经济的生机勃勃无需多言,但对于文旅行业来说,露营虽好,却“独木难支”,至少市场主体全部押宝露营并不现实。一方面,对于人文类景区而言,场地条件的限制致使其几无可能承载相应的露营活动,因而很难分得露营红利的一杯羹。另一方面,露营活动的客单价远没有高到能够填补跨省游、长线游冰封带来的“黑洞”,毕竟露营活动多数基于自驾出行、自带装备和餐饮,对于旅游目的地赖以生存的“食、住、行”三大要素贡献度不大。若确实想要入局这一赛道,当下应当在配套设施服务、活动运营水平、营地品牌建设等方面做足功夫,以直面未来露营行业的深度竞争。

 

是卖惨还是真惨,是“弃子”还是“遗珠”?

 

毫无疑问,今年“五一”假期文旅行业确实“惨”,而且是处处愁云、哀鸿遍野。从数据上看,1.6亿人次出游看似保留了行业的有生力量,即游客还在、需求还在,实际上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相当之差。比如旅行社,“0预订、0收客”几乎是“五一”期间各地旅行社的常态,而乘坐所谓“旅行团大巴”前往平谷金山观景区和湖洞水景区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更给北京乃至全国的旅行社经营迎头浇上一盆冷水。比如旅游景区,全国正常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占总数的61.3%,但九寨沟、杭州西湖、黄山等传统热门景区客流较往年大幅下降。比如演艺演出,往年“五一”假期正是各类音乐节、演出活动遍地开花的时刻,今年线下音乐节则“全军覆没”。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实时监测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场次(含旅游演艺)总计约5900场,与去年“五一”假期同比下降53%;演出票房收入约1.43亿元,同比下降79%;观演人次200余万,同比下降67%。

 

焦点短评:许多从业者都在不断发问,文旅行业还有机会吗?整个行业是否沦为时代的一粒尘埃?实际上我们认为,如同民众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露营、去踏青,去参与任何可以参与的近郊游、市内一日游等,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需求不会磨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真实存在,这些绝不是假象,文旅行业也绝不是弃子。因此,旅游者在哪里,文旅行业就应该跟到哪里。旅游者负责引领创新和消费回馈,从业者负责提供创新产品去释放新动能、去反哺旅游者。在行业的紧要关头,旅游者和从业者更应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并肩作战、为未来搏出一线生机。

 

除了自救,当然也有其他的选择。对于文旅人来说,抱怨和一味诉苦除了消磨志气,并不能获得额外的“糖果”,反而会影响外界对于行业整体的观感,毕竟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在负重前行。正如同外界对于文旅行业的印象是“韧性十足”,文旅人也从来不缺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气神。因此当下除了等待与坚持,也不妨换一个思路,即稍事休整或掉转航向、另作其他,待未来政策松绑、市场恢复之后再回归本行(比如采茶的黄山导游)。“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打赢疫情这场阻击战不会遥遥无期,当下不论“自救”还是“躺平”,都绝不丢人。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general@shangchuanba.com

112
分享

热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