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邮轮市场重启的脚步不断加快,业界也在时刻准备着迎接中国邮轮市场恢复的曙光。“我们的邮轮企业走过了‘千山万水’但还需‘跋山涉水’。此刻需要我们更加积极地为中国邮轮市场的复苏、邮轮旅游的全新起航,未雨绸缪,蓄能蓄势。”一位邮轮业者如是说。这一番话说到了很多业者的心里,因为这正是他们此刻在做的事情。
利好消息不断传出
随着第17艘邮轮挪威精神号正式起航,诺唯真游轮船队于近日宣布旗下邮轮全部恢复运营。除此之外,在5月宣布邮轮全部复航的还有嘉年华邮轮的23艘邮轮和皇家加勒比游轮旗下的26艘邮轮。据一家邮轮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球约有350艘邮轮,超55万个舱位投入使用。
因疫情被按下暂停键的境外邮轮市场,在2021年下半年便已经开始逐渐复苏。当一艘艘国际邮轮重新驶向广袤的大海,业绩的回暖让在市场低谷挣扎的国际邮轮巨头有了久旱逢甘雨的喜悦。
皇家加勒比集团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0.59亿美元,同比上涨2421.14%,其中客票收入由2021年同期的0.21亿美元上升至6.53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61.5%。
对于公司业绩的回暖,皇家加勒比集团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恢复情况看,预计2022年上半年,皇家加勒比现金流可以由负转正,预计到下半年,公司业绩有望实现盈利,年底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盈利水平。
在今年第一季度迎来营业收入增长的还有诺唯真游轮控股公司和嘉年华集团。截至3月31日,诺唯真游轮控股公司总收入约为5.22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10万美元。嘉年华集团在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倍。从这几家国际邮轮巨头近期发布的财务数据来看,均较停航期的惨淡业绩有了大幅改善,诺唯真游轮控股公司和嘉年华集团还实现了减亏。
嘉年华集团亚洲区政府事务与业务发展总监国佳认为,关注全球邮轮市场的复苏,有助于业界对国内邮轮市场未来的恢复和发展,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尽管各国对于疫情防控的政策不同,但邮轮市场此刻出现的供需特征是比较相近的。
“从预订数据来看,嘉年华今年1月份就已经达到了市场逐步恢复之后的一个新高度。从PCD(平均每名乘客的邮轮日收入)数据来看,我们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加了7.5%,这应该是得益于船上收益以及其他方面收益的增加。”国佳说,在过去两年当中,澳大利亚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一样经历了邮轮企业生死挣扎、部分旅行社关闭、一些相关旅游公司裁员等一系列挑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旦邮轮市场等到了恢复的消息,不少旅行社就开始招兵买马,增加投入,这也说明这些旅游企业依然看好邮轮行业对其营业收入增长的带动。
市场复苏的加快让这些国际邮轮企业对于接下来的市场发展寄予了厚望。与此同时,国际邮轮协会(CLIA)在日前发布的《2022年邮轮行业现状展望报告》中预测,全球邮轮行业的客运量将在2022年底或2023年恢复到2019年水平。
既是机遇也有挑战
尽管境外邮轮市场利好消息不断,但是目前中国邮轮市场还未全面重启,与此同时,整个市场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整个邮轮旅游消费的信心大幅度受损,潜在的消费意愿在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这是邮轮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邮轮游船游艇分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邱羚在中国邮轮游船游艇产业发展线上研讨会上分析道:“特别是对于中国邮轮市场来说,邮轮文化本来在我国的普及率就不算高,加之疫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得本就显著低于欧美游客的本土邮轮消费意愿再一次降低。这也会导致市场恢复的时间和速度受到影响。”
在国佳看来,中国邮轮市场受疫情的影响迟迟不能恢复,对市场主体的打击较大,人才流失就是其中一个需要受到业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从岸上的工作人员到船上的海员都存在着大量流失的情况。
在疫情暴发之初,嘉年华集团曾在中国邮轮服务人员中做过一次调研,数据显示,经历了此轮疫情之后,还希望能够回到船上继续从事邮轮行业工作的意愿比例不到50%。“人才储备本就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即便是在当下邮轮市场不能得以马上恢复,也不能看着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专业人员离场。如果企业不做出应对措施,那么未来一旦复航,人才供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不论是海乘还是高级海员都需要有进一步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国佳说。
除此之外,也有业者表示,由于中国邮轮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部分国际邮轮企业不得已选择阶段性离开,这也导致市场布局再调整的期限再次延长,市场投资信心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道阻且长,目前的生存困境可能是很多邮轮企业从未经历过的,站在市场的转折点,有人彷徨,有人奋进。当然对于整个邮轮市场的未来,业界还是认为机遇尚在。
“目前来看,整个行业将呈现渐进式的恢复趋势,疫情的冲击让邮轮市场进入了一个洗牌关键期。但不可否认的是,邮轮市场的潜力还非常大,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相关数据显示,待邮轮市场恢复后,中国邮轮旅游的需求仍将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有业者判断道。
刘淄楠表示,疫情发生前的10年时间里,中国邮轮行业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从设计、建造、供应链、运营、港口等产业链上下游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状态可以让邮轮产业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此外,2018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国邮轮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市场之一,届时,邮轮旅客年运输量将达1400万人次。在刘淄楠看来,尽管目前中国邮轮市场受疫情的影响按下了暂定键,但在疫情发生前,中国邮轮市场的年增长率是50%以上,一旦市场得以恢复,这一目标仍然有望实现。
积极探索准备复苏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邮轮市场,几家邮轮头部企业纷纷选择边等待边探索。毕竟在疫情发生前,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邮轮出游人次已位居世界第二。在中国市场缺位的情况下,全球邮轮市场的复苏进程必然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前段时间部分地区已开放本土邮轮航线。去年10月,招商维京游轮旗下“招商伊敦号”就开启了沿海游航线。今年五一假期前夕,该邮轮公司还推出了“鹏城周边海上游”、2022年春季“微度假”特别航线。国际邮轮巨头们也在积极准备中。比如,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光谱号”于2021年10月—2022年2月期间在香港以海上游的形式,服务了几万人次本地消费者。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邮轮港口的重启还未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是,业界关于邮轮企业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发展路径的探讨从未停止过。“保生存和求发展是邮轮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发展主线。”这成为大部分邮轮业者的共识。
“成大事者,最为重要的品质就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行业形势,邮轮企业一方面要通过降本增效、抱团取暖等方式,确保企业生存层面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迎接产业全面复苏的曙光。”中国旅游集团邮轮事业部副总经理侯大伟说。
去年7月,中国船级社(CCS)向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所属“鼓浪屿”号邮轮颁发了具有2级防疫安全(EPC2)和远程医疗辅助功能(TAS)附加标志的船舶入级证书,表明邮轮的防疫管理体系、邮轮卫生保障条件、邮轮的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能力等均满足CCS《船舶防疫安全指南》2级防疫安全(EPC2)和远程医疗辅助功能(TAS)附加标志的相关要求。
星旅远洋邮轮国际邮轮有限公司由中国旅游集团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在侯大伟看来,保障安全是邮轮企业迎接市场复苏的重中之重。邮轮企业要想方设法在这个时期苦练内功,聚焦提升防疫安全保障措施,塑造安全、放心的邮轮旅游环境。
随着前几年游客对邮轮旅游的需求由尝鲜向深度体验转变,升级、创新邮轮产品也成为企业迎接国内邮轮市场复苏的关键。此外,面对当前国内母港航线复航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的情况,另辟蹊径创新邮轮运营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邮轮产品的业态,也是一些邮轮公司的选择。
今年4月,招商维京游轮推出了“3日/4日鹏城周边海上游”产品,开票仅半个月,多个房型已显示“售罄”。与此前市场上的海上游产品仅能满足观光需求不同,“鹏城周边海上游”为游客提供了乘坐奢华邮轮发现大湾区之美的微度假选择。“我们发现邮轮之旅有兴趣的消费者有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往往只能抽出3—4天的时间或在周末给自己放个假,这种比较放松的短途旅行产品能比较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我们希望这个产品也能给我们开拓本地邮轮市场带来一些新思路。”招商维京游轮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除了国内邮轮企业,一些国际邮轮头部企业也没有放弃我国市场的营销机遇。MSC地中海邮轮中国区总裁黄瑞玲介绍,MSC地中海邮轮虽然因疫情无法在国内运营邮轮,但多渠道营销的步伐却从未停下,除了出售邮轮票,中国区分部在新零售上也有所尝试,通过直播、短视频的形式带货邮轮周边产品。
当然,未来的市场充满挑战,邮轮企业还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做。有业者建议,本土邮轮企业应形成集团化发展路径,海外邮轮公司继续在中国部署运力,唯有大家合力才能真正走出市场迷雾,迎接下一个邮轮发展的黄金期。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general@shangchuan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