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号是一艘由 Arctia Ltd(芬兰国有公司)拥有和运营的芬兰破冰船。北极星号是芬兰的破冰船之一,是芬兰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液化天然气动力破冰船。
该船(IMO 编号 9734161)目前悬挂芬兰国旗(MMSI 230661000)并在赫尔辛基注册。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配备双燃料发动机的破冰船。它使用 LSMDO(“低硫船用柴油”)和 LNG(“液化天然气”),从而降低排放和运营成本。
船舶的技术要求和规格于 2013 年 2 月发布。其中包括 16、2 MW 四螺杆发动机 - 允许以平均护航速度 9-11 Kkn(17-20 kph / 10-13 mph)穿过压缩山脊区域。 。
该船的系柱拉力(零速拉力能力)和推进力足以允许全年运行,即使在冬季(冰厚度要求 1.8 m / 6 ft)。规格中还包括机动性要求——能够在 3 分钟内在 220 m(520 ft)长度内完成 180 度转弯。

新型北极星破冰船主要用于波罗的海破冰和协助服务,由于波罗的海全年石油运输量不断增加,新型北极星破冰船也用于溢油应急行动。为此,该船配备了特殊设备,可在冰区和开放水域作业,也可在强风和波浪条件下进行公海拖航作业。
北极星船舶细节和技术
造船商 Arctech Helsinki Shipyard 公司成立于 2011 年,专门建造破冰船和其他冰区(主要是平台补给和救援)船舶。该公司是 STX 芬兰邮轮(现为 Meyer Turku Oy)和 USC(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的合资企业。USC 于 2010 年底购买了 Hietalahti Shipyard(又名赫尔辛基新造船厂)50% 的股份。2014 年 12 月,USC 从 STX Europe(现为 Chantiers de l'Atlantique)购买了另外 50% 的股份,从而成为该船厂的唯一所有者。

该船没有直升机停机坪,而是在船头设有一个小型绞车区域,可在紧急情况下用于直升机着陆。
该船属于 PC4/极地 4 级,适合在厚厚的初年冰中全年作业。该级别还意味着该船可以在困难的冰况下作为护航破冰船运行。
船体在几个关键区域进行了结构强化。
作为一艘溢油应急船,北极星号安装了推进系统以及安装在船尾的刷式撇油器和回收罐(总容量 1300 立方米/46000 平方英尺)。
动力装置位于船中部(主甲板层),由全部四台(2 对)瓦锡兰四冲程双燃料发电机组(中速发动机)组成,配有废气节能器。当船舶停泊在港口时,辅助发动机用于发电。该发电厂的总发电量为 22.5 兆瓦。该船还额外配备了一台应急柴油发电机。
北极星能够以 4 Kn 速度(7.4 kph / 4.6 mph)穿过厚度为 1.8(6 ft)的冰场,打开一条 25 m(82 ft)宽的均匀无冰通道。破冰船还可以在厚度为 0.9 m(3 ft)的未破碎冰原中保持 9.2 Kn(17 kph / 11 mph)的速度。这些规格使船舶能够在冬季结冰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护航速度。
北极星破冰船的预计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为 50 年。

其他芬兰破冰船名单还包括(括号内为建造年份):MSV Fennica (1993)、MSV Nordica (1994)、Kontio (1987)、Otso (1986)、Sampo (1960)、Sisu (1976)、Urho ( 1975)。
2014年11月下旬,芬兰“内阁经济政策委员会”就该国破冰船队老化问题发表了官方声明。声明称,Arctia Shipping的旧船队将在2029年之前全部更换为新破冰船。该项目的总成本约为10亿欧元。新船(如北极星)必须是多用途破冰船(包括用于北极石油勘探)。

该船有 1 间餐厅、桑拿房、无游泳池、无电梯、无直升机停机坪(直升机甲板)。最大吃水:9 m (30 ft)DWT 载重吨:3000 吨排水量吨位:5880 吨系柱拉力(紧急拖曳能力)193 吨冰破冰能力:速度 6 kn / 7 mph / 11 kph 时为 1,2 m (4 ft) 破冰能力:速度为 3,5 kn / 4 mph / 6,5 kph 时为 1,8 m (4 ft) 耐力:10天(液化天然气),20 天(LSMDO)动力装置:2 台瓦锡兰 9L34DF 柴油发动机(每台 4.5 兆瓦功率输出)、2 台瓦锡兰 12V34DF 柴油发动机(每台 6 兆瓦输出)、1 台瓦锡兰 8L20DF(辅助发动机,1.4 兆瓦)输出)推进:柴油电动,3x 方位推进器(ABB Azipod 电机),功率输出 - 1x 船首(6 MW),2x 船尾(每个 6.5 MW),无变桨距螺旋桨。总推进功率输出为 19 兆瓦(25000 马力)。该船的建造成本约为 2.6 亿美元。相比之下,加拿大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破冰船每艘成本约为 12 亿美元。